新闻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十年来液晶面板电视的变化,给了我们的什么样的启示?

2016/11/5 0:20:03      点击:

十年来液晶面板电视的变化,给了我们的什么样的启示?

十年前的全球电视市场,一直是日系厂商的天下,索尼、夏普、东芝、松下、日立、三洋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日系厂商掌控了全球电视市场。不过在近10年间,市场的天平逐渐发生偏转,这其中最大的变化就在于,中韩电视厂商崛起,过去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成为一超多强。

其中的一超指的是韩系厂商,而多强则是日渐崛起的中国本土厂商。从开始电视生产业务到全球第一,三星用了35年。从2006年开始,三星持续10年处于全球智能电视市场头把交椅的地位,与此同时,LG、TCL、海信等厂商在市场变迁之中也逐渐位居前列。

根据TrendForce旗下光电事业处WitsView数据来看,2015年韩系品牌厂三星电子(Samsung)与乐金电子(LG)液晶电视出货居第一、二名,出货量分别为4800万台与3000万台。与此同时,中国品牌厂TCL与海信2015年液晶电视出货量一举超越日系厂商,分别居第三、四名,出货量各为1310万台与1280万台。日系品牌厂索尼出货量为1210万台,且不再追逐出货量,而以整机获利为优先考虑。

尤为令人感慨的是,日系厂商的溃败几乎是全面性的,日本昔日的家电巨头逐渐在中国启动“托管”模式。三阳把其电视业务托管给了长虹电视。东芝和TCL牵手,中国电视市场由TCL运营。去年8月海信,则是出资2370万美元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全部股权及资产。中国品牌还在收购国际知名品牌布局海外市场,以提高自家品牌知名度,为日后出货找到新的出海口。

如果仅从全球电视品牌的出货量来看,今天全球电视市场已经形成了“三个世界”的格局,第一世界是以三星和LG为代表的韩国厂商,第二世界则是以TCL、海信为代表的国产新兴厂商以及索尼为代表的日系电视厂商,第三世界则是其他电视厂商。

技术创新始终是推动市场变迁的核心因素

从韩国和中国厂商的崛起,日系厂商的逐渐颓靡并非偶然,虽然背后技术、财务以及日本经济低迷等原因错综复杂,但追根究底来看,新技术始终是推动产业变迁的核心因素。

日系厂商曾经在CRT、等离子电视时代一骑绝尘,标志性的特丽珑技术曾经让CRT电视的显示技术一度达到巅峰。事实上,即使是在2006年以前,日系厂商还在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大力投入力量在屏幕技术上展开探索。但随后日系厂商因为利润、出货量等一系列原因,在屏幕技术上的探索似乎不像以前那样准确。

在2008年的时候,有日系厂商的CEO声称,当下的消费者对高端电视的画质好坏并不敏感,他们更看重外观设计。加之过早投入OLED技术,对这一屏幕技术的难度缺乏预判,又无法组成市场阵营,一起摊薄成本共担风险,直接导致市场节奏把握不善,逐渐步履蹒跚,以至于今天已经没有了液晶面板的生产线。

事实上,自从CRT、等离子时代逐渐远去,液晶电视成为主流的那个阶段,日系品牌就逐渐不温不火,而在技术上,随着三星、LG等韩系厂商的崛起,市场天平逐渐转移到了韩系厂商这一边。在液晶面板技术上,三星则是把握行业展趋势,,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带领彩电业进入超高清、曲面、量子点时代,促进了电视业发展进程。尤其是在全产业联合的层面上,联合TCL、海信、长虹、东芝等主流彩电制造企业推出采用曲面屏幕的电视产品,组建起曲面阵营,以此宣示未来产业方向,引领发展潮流。

不仅仅是曲面技术,超高清、量子点等超越想象的显示技术和曲面技术一样,一开始是由三星领头研发,随后则是其他国内电视厂商新产品的跟进。随着三星的领先、国产厂商的扩大推广,一系列新技术在今天正在逐渐成为电视厂商的标配。这种研发、生产、量产、推广的步伐和节奏正在让领先厂商成为电视产业的心脏。以至于今天业内甚至有种说法——三星每年初的CES上推出什么,当年就必火。

与此同时,国产厂商也是在这种大潮之中称为受益者。国产厂商在一系列新技术来临之时也迅速跟进,韩系厂商和国产厂商之间共同演奏了智能电视市场的进步。从最初国产厂商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过去一直掌握在国外彩电巨头手上,中国彩电业“大而不强”的问题非常突出,长期陷于“缺芯少屏”的困境,到后期国产厂商从跟随节奏到顺应市场,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表现都进步巨大。今天领先的几家厂商已经展露头脚。